深耕实践探新径 共筑融合阅读圈——第四届中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14日主会场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11-20 09:19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14日,第四届中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进入第二天议程,主会场活动继续在上海师范大学霞棐剧院开展。当天聚焦“探索阅读教育新趋势”与“打造儿童阅读生态圈”两大核心主题,通过示范课展示、专家分享、颁奖仪式及共同体成立等环节,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学术盛宴。

上午9时,主会场以融合教育示范课拉开帷幕。上海市徐汇区园南小学朱海欣老师带来《我说话像河流》示范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共读,与图画、文字、作者进行多元对话,促进学生与文本、世界和自我的充分联结,生动呈现了绘本在融合教育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上海市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教师王琳琳老师的示范课《勺子》,以一个主线问题为核心,两个学习任务驱动,实现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以技术赋能培智学校课堂,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和自我决定意识的培养。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高飞老师的聋校说播课《谢谢你》与七彩盒子堆堆计划代表谭辛迪老师的盲校说播课《我的城市会说话》,以社会情感学习为核心,通过多感官、游戏化、跨学科的教学,凸显了特殊教育课堂的育人价值。西南大学副教授江小英、华东师范大学黄志军副教授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四节课的示范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并提出注重课堂生成、适度追问、核心素养的培育等建议。



在国际视角分享环节,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西德尼·史密斯结合自身绘本创作经历,强调特殊儿童绘本需兼具情感温度与认知引导,既要贴合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也要通过故事传递希望与力量。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组委会代表、启发文化总经理曲小侠女士分别发言,分享了奖项在推动特殊儿童优质绘本创作方面的努力,强调了启发文化六年推动特殊儿童阅读教育公益的核心是与儿童共同成长,从儿童身上获得力量与信念。


下午的“打造儿童阅读生态圈”环节,专家学者围绕技术赋能、课程建设、社会协同等议题展开分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邓猛聚焦AI时代特殊儿童绘本阅读与教学,倡导纸数结合,互补共融,打造复合阅读空间;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玉梅、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麦子翘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分别分享了培智学校绘本精品课程建设、孤独症儿童情绪管理绘本创作的实践探索,为参会者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方案。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代表刘隽、宁波纸飞机童书馆创始人陈菁菁则从社会服务视角出发,前者介绍了图书馆在特殊儿童阅读空间打造、资源供给方面的举措,后者以自己的故事为切入讲述为成年特殊人群绘本阅读服务的探索。分论坛主要聚焦“阅读教育研究新发展”,高校学者和研究生围绕AI赋能特殊儿童阅读、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开发等议题展开研讨,为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思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徐莹、吴雨珂在分论坛进行了精彩发言。
论坛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对“优秀特殊儿童阅读点灯人”“书香特殊儿童家庭”“模范特殊儿童阅读机构”进行表彰,旨在树立行业标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热情。随后,“全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共同体”正式成立,该共同体将整合高校、学校、机构、家庭等多方资源,搭建长期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特殊儿童阅读教育的常态化、系统化发展。

至此,第四届中国特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在思想碰撞与温情共鸣中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不仅搭建了跨领域、跨地域的多元交流平台,更通过前沿理念分享、实操方案展示与多方资源整合,推动特殊儿童平等享有阅读权益、构建“政策-学术-实践-社会”四维联动的高质量阅读教育生态。
撰稿:黄萌曦、赵郑稞
初审:江小英
终审:刘 娇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