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分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14 15:01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8日至9日,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上海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国内24所高水平教育教学科研单位分别主持本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的24场平行分论坛。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平行分论坛“AI方法与教育自主知识生产”顺利举行。西南大学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家军教授带领学部刘明、易全勇、候玉娜等老师以及硕博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学部的三位留学生受邀参加本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的一带一路分论坛并做报告。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分论坛特别邀请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郑永和教授和来自西南大学的刘明教授作特邀报告。郑永和教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应用与新标准进行了讨论与阐释。刘明教授介绍了数智技术驱动教育知识生产的生成、发现与建构三种路径。
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的青年研究者分别在分论坛上作了报告。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储昭卫分析了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可能性、挑战性与实施进路;江苏大学的王新闵介绍了文本生成视频模型Sora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南京大学的郭仕豪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博士生科研活动中从“工具依赖”到“人机合力”的AI驯化过程;清华大学的罗仁杰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韩诺探讨了AI赋能大学课程教学的优势、挑战、隐忧与未来进路;上海交通大学的严晓梅和马新佳采用混合方法对职前理科教师的AI工具使用体验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教学接受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双重效应;浙江师范大学的马银琦、杨荔婷、许志通发现了技术感知及组织支持和职业认同在数字素养与高校教师AIGC使用意愿中的中介作用与双调节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许、宋萑解释了数智赋能与信念驱动对职前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的影响机制;西南大学的范金玉、曾静、李欢通过实验法揭示了对话式人工智能对自闭症儿童对话技能的影响。
会议期间,来自西南大学的刘明老师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严晓梅老师对上述汇报进行了点评,引发了参会者对智能时代“信息与知识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等问题的思考。最后易全勇老师对本次分论坛进行了总结,他鼓励青年学者们在“AI+教育”领域继续深耕。
供稿:黄汉琳、唐诗玲雅
初审:刘 明
复审:易全勇
终审:张家军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