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3门课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时间:2025-08-28 16:48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全国共有5999门课程入选,涵盖线上课程10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500门、线下课程184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206门及社会实践课程451门。教育学部刘义兵教授负责的《教师专业发展》、胥兴春教授负责的《学前心理学》、段金菊教授负责的《学习科学与技术》等3门课程成功入选。至此,学部在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累计获认定8门课程,课程建设迈上新台阶。
刘义兵教授负责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围绕教育部发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紧扣“教师专业发展”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审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本质特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德养成、发展阶段模式、信念伦理、专业标准、教师知识、教师能力、专业评价、实践路径等方面,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培养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意识,坚定师范生的从教信念,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能力,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践行“四个引路人”。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想体系的前沿性、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示范案例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胥兴春教授负责的《学前心理学》课程基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题,结合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现象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认识儿童并形成初步的儿童观,理解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与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生理基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并以此支持学习者更科学地认识儿童及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以为学习者未来的儿童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段金菊教授负责的《学习科学与技术》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依托泛在学习平台开展混合教学,通过场景化、项目式、协作探究等方式综合实践及体验,全方位培养教育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数字化素养。探索出了“一中心、三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PBL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协同建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生成内容的SGC教学模式),设计了多个教学实践场景。线上教学重视学生的协作讨论和作品策展/线下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深度理解;通过多场景/跨场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贯通设计,促进了知识,能力与素养的三位一体化培养。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是教育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近年来,教育学部积极响应“双万计划”的战略部署,深化“金课”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着力建设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一流课程。在教育学“双一流”建设框架下,学部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化本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教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撰稿:胡 熔
初审:田京巾
复审:赵 鑫
终审:刘 娇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