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玉乐教授等应邀参加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课程理论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10-24 17:51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19年10月19日至21日,靳玉乐教授、王牧华教授、罗生全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课程理论研讨会。博士研究生阴红桃、硕士研究生李若一经投稿一同参加。研讨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台北教育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承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学习:课程的视角”,主要议题涉及“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理论”、“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设计”、“面向未来的教与学”、“面向未来的学生评估”、“面向未来的教师学习”和“面向未来的学校实践”等。

靳玉乐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中致辞,表达出对主办方的真诚谢意。与大会代表共同回顾了论坛20年的发展历程,指出20年论坛回到首届举办地,是历史的轮回,也喻示着新的循环开始。20年的论坛历程,既增加了理解,提供了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的学术交流,使学者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使得“课程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成为显学,并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学者,继续投入到相关学术研究中。

靳玉乐教授还在研讨会闭幕式中致辞,指出现在课程面临国际社会议题、人工智能发展等严峻挑战,课程要进一步转向学习空间、神经科学等研究领域,期待论坛新的转型,开启下一个新的20年。

王牧华教授以“课程研究的空间转向及实践路径”为题做了主题演讲。王牧华教授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阶段课程研究面临新的转向,课程研究正在从以往的本体研究转向空间研究,关注课程的条件性问题。课程空间研究的着力点是课程场馆,课程场馆是以场馆课程目标为指导,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学习空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连通性的特点,可以分为教育基地、场馆资源与公共设施三种形态。课程场馆作为一种课程空间,其作用机制在于让学习真实发生、群体发生、泛在发生、自觉发生。课程场馆建设可以通过校内场馆新建、校外场馆升级、区域场馆资源整合的方式开展。王牧华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大会代表的高度反响,并就此论题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讨。

罗生全教授以“学习者本位的未来学习场域”为题做了主题报告。罗生全教授通过学习科学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归纳出了“学习基础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三大学习科学历史发展阶段。并指出未来学习的本质及终极价值体现为在复杂、多变、不可预知的情境下,最终构建具有“认知世界“、”社会世界”及“生活世界”的“完整意义生命体”。罗生全教授还进一步剖析了学习者本位的未来学习特征表现为“教师”、“学生”及“内容”之间的循环互动,涉及到个体的学习惯习、群体的学习共同体及实践共同体;而“学习者本位的未来学习场域形态”必将是由物理场域(人工智能、精准教学、大数据分析、学习分析)、情境场域(5G、增强现实技术)及文化场域(超越技术、突破极限、走向开放)共同构成,并由此层级关系,改变儿童的行为,形成自觉的意识,最终促进个人意义上更充分地发展。罗生全教授深邃的哲理洞见,廓清了未来学习场域的迷雾,引发了与会代表讨论的又一波热潮。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 ■ 给全体学生的十条倡议 【查看详细】

    ■ 给教师的十条建议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