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师生参加第十二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4-21 09:35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4月16日至18日,第十二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大学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与使命”,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直播在线人数观看达8万多人次,共接收学术论文300多篇,与会学者和线上听众就大会主题、分会场报告各抒己见,会议氛围生动热烈。

      教育学部王牧华教授、罗生全教授、于泽元教授、张家军教授、何茜教授、李宝庆教授、艾兴副教授、张良副教授以及研究生共1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共提交了10余篇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大会主题报告和分会场报告以及主持自由论坛会议、会下交流等方式与全国各地的课程论专家及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引发热烈讨论。

学部师生集体合影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于泽元教授以《课程与教学一体化: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由之途》为题,深度解析了素养的生成重在对“素养”内涵的探讨,而非对“核心”的过分关注,应利用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立体设计进行系统培育。

于泽元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

      张良副教授以《试论“用以致学”——学用关系的角度探讨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为题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指出“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张良副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分会场报告环节,张家军教授作了题为《论技术赋权下学习空间的诠释与建构》的报告,指出技术时代的到来为学习空间的解构与重构提供了诸多可能,而这种不确定的可能性样态反映在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且三维空间的互存互构将推动学习空间走向更加生态智能。

张家军教授作大会分会场报告

      李宝庆教授作了题为《新高考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质性研究》的报告,指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的教学发生诸多改变,如教学观念、教师课程理解、教师角色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等,而面对变革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深刻剖析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结构及提升路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李宝庆教授作分会场报告

      博士研究生赵佳丽作了题为《新时代语境下教师课程话语“出场”形态及路径》的报告,就新时代教师课程话语的内涵及“出场”实质、具体形态和生成路径进行了深度诠释,从语言学和教育学的双重视角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课程话语提供了理论帮助。

博士生赵佳丽作大会分会场报告

      博士研究生边伟作了题为《信息文本群文阅读理解策略探析:基于锚定叙事理论的启示》的报告,提出需从改革趋势、理论需求和现实困境三个方面整体关照信息文本进行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并对法学领域中的锚定叙事理论与信息文本群文阅读的融合理据及路径进行了系统诠释。

博士研究生边伟作分会场报告

      博士研究生黄晓彬与张家军教授共同提交作了题为《循证研究之于课程研究的启示与反思》的报告,指出循证研究的开展是基于循证本身关注事实证据和解决课程理论与实践二分对立现实问题的迫切需求而来,其作用课程既有耦合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想追求,又有工具理性及操作程序确定化造成的人文缺失和价值遮蔽隐忧,因此需辩证看待循证研究之于课程研究的价值贡献。

博士研究生黄晓彬作分会场报告

      大会自由论坛阶段,由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学部副部长罗生全教授主持,就与会代表与线上听众提出的课程领域的前沿问题、热点话题、难点话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罗生全教授主持大会自由论坛

      本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上,教育学部师生就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这一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了会代表与线上听众一次又一次的热烈讨论,进一步扩大了我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 ■ 给全体学生的十条倡议 【查看详细】

    ■ 给教师的十条建议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