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华
发布时间:2025-10-21 15:56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罗江华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天池特聘教授;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巴山优才特聘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聚焦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智慧教育、教育数字治理、乡村学校数字化转型等研究。出版专著8部,提交并被采纳的咨询报告达50余份,在《教育研究》《管理世界》《Computers & Education》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学科教学适应性的人机协同机理与多模态反馈机制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以新基建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3.教育部决策咨询专项课题,数字化支撑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
4.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机制创新研究。
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6.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7.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重庆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与利用研究。
8.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特色新型智库评价的数据平台构建研究。
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社会科学的数据共享与平台共创研究。
代表性论著:
专著,《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西南大学出版社。
专著,《解套形与实——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著,《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创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从支持到协同再到共生:知识建构的演进脉络、形态重塑与未来图景——基于技术发展视角[J]. 开放教育研究,2025,31(5):70-78.
论文,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的差异、共识与趋向——基于中、日、英、美四国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5,37(01):73-83.
论文,数智时代大学生主体性困境及重塑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7(02):137-142.
论文,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重构[J].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2025,(5):92-93.
论文,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城乡教师协作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8(01):50-60.
Befriend GenAI Chatbots: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Parasocial Relationship in human-AI Interaction Through a Hybrid PLS-ANN-NCA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OI: 10.1080/10447318.2025.2537794.
论文,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学科教学适应性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11):100-107.
论文,人工智能生成数字教育资源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4,(04):39-47.
论文,智慧教育平台的适应性服务框架和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4,(06):46-53.
论文,法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沿革、现实经验与未来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24,51(03):46-62.
论文,学前教育数字治理的内涵诠释、核心要素和实施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4,(01):37-48.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幼儿教育导读》,2024年第3期。
论文,Analysis of K-12teacher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for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ve feedbac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ANO model[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4:1-22.
论文,How Do Personal Attributes Shape AI Dependency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Insights from Needs Frustration Perspective[J]. PloS one, 2024, 19(11): e0313314.
论文,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chatbots in alleviation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short-course treatm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4.
论文,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学科知识图谱进化及教育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12):76-88.
论文,论算法教学策略的四个层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4):151-157.
论文,基于跨模态理解与重构的适应性数字教育资源:模型构建与实践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6):91-101.
论文,新基建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挑战与实践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3,(03):37-45.
论文,芬兰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追求、实施机制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3,(14):72-76.
论文,Teacher beliefs, classroom process quality, and student engagement in the smart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A multilevel analysis,Computers & Education,2022,(183):104501,https://doi.org/10.1016/j.compedu.2022.104501.
论文,学习平台的适应性进化及其对教育新基建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10):17-25.
论文,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乡村教师教学资源使用意向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2,(04):116-124.
论文,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反馈的伦理困境及风险化解[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2):29-36.
论文,城乡结对教师数字资源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63-69+91.
论文,“刘三姐”歌谣何以实现跨文化传唱——论共性记忆与共同情感交织中的共同体形塑[J].广西民族研究,2021,(01):117-125.
论文,乡村教师如何常态化按需应用数字资源:阻碍因素与对策探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06):77-86.
论文,美国教育领域“肯定性行动”为何要转向——兼论新时代的教育公平观[J].外国教育研究,2020,47(04):90-101.
论文,“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06):39-51.
论文,乡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条件、问题及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8,39(10):138-146.
邮箱:swusun@swu.edu.cn
常年招收全职博士后(同步申请入驻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享受相关待遇)。
欢迎教育技术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教育技术学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教育技术学学术型博士、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或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博士。
团队目前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双城协议保障科研经费科技项目重大项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与决策研究服务专项等在研项目,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青年学人加入团队。
有意者请邮件联系。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