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自护筑虹桥·成长赋能启新章——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研究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II)

发布时间:2025-07-09 15:41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7月7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研究生社会实践队在綦江打通镇大石壁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守护边界”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递进式教学三部曲,为当地儿童构建实用的自我保护防线。

身体探秘工坊:在协作游戏中认知自我

“用手指摸摸看这是什么,感觉怎么样?”“凉凉的,是冰袋!”“毛茸茸的,还在动,是老鼠?”实践队员以“蒙眼触摸猜物”游戏开启了《我们的身体》教学活动。孩子们用指尖感知物体特性,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并通过学习身体画像,指认眼耳口鼻等部位,初识人体构造。实践队员出示漫画对比图,引导孩子们理解“身体小秘密”的边界,巧妙衔接隐私教育,为他们埋下自我保护的第一颗种子。

(图1 实践队员引导学生蒙眼触摸猜物)

 生命重量体验:气球里的成长课

“我妈妈说我是充话费送的……”“我妈妈说,我生下来的时候有七十斤!”实践队员以《我从哪里来?》为主题,用气球比作胎儿引发对生命的敬畏。孩子们将吹胀的气球塞入衣服,体验“怀揣生命”的笨拙:弯腰捡物时需手扶桌沿,侧身坐下时格外谨慎。“怀胎十分钟,你是否感到疲惫?”实践队员的提问引发思考,孩子们纷纷点头:“妈妈怀孕时太辛苦了!”“我要帮妈妈多做家务事。”......

(图2学生体验模拟怀孕场景)

边界守护剧场:画像与儿歌中的安全法则

“隐私部位要保护!不舒服就大声不!”在朗朗儿歌声中,《认识自己·尊重他人》课堂以艺术化教学强化安全边界。孩子们绘制自画像,观察彼此的发型、衣着等特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情景模拟演练环节设置“长辈强索亲吻”“陌生人诱骗”等场景,孩子们练习三种自护技能:用“我不喜欢这样”清晰拒绝,用“老师,有人碰我隐私部位”果断求助,用“记住坏人身高和衣服花纹”留存证据。“我的身体我做主,舒服接触就说好!......”

(图3学生根据画像辨认同学)

实践成效:从认知到行动的教育闭环

通过构建认知自我→珍爱生命→守护边界三维教育链:以游戏脚手架激活身体认知,用具象化体验唤醒生命责任感,用艺术化表达固化安全技能。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团队持续探索乡村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新路径,为孩子们植入身体自主权意识与生命尊严感两大终身素养。当孩子们举起画满彩虹的自画像时,举起的不仅是童真,更是乡村未来的希望之光。


撰稿:刘二润

初审:李  清

复审:王  潇

终审:卓玉兵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 ■ 给全体学生的十条倡议 【查看详细】

    ■ 给教师的十条建议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