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春季学期2024级留学生第四期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6-27 21:00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为搭建跨文化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教育研究创新发展,2025年6月27日下午14:00,教育学部2024级留学生春季学期第四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714教室举行。在李雪垠老师主持下,胡燕娟、彭爱辉副教授作为嘉宾老师,与各国留学生聚焦教育领域前沿问题,开展跨文化学术研讨。本次沙龙由Golam Ali Azgar Hossain Maruf、Nizeyimana Prudence、Poumba Elmeruche三位同学依次进行汇报。
活动伊始,Golam Ali以“孟加拉国中学创新课堂与教师教学实践的关系”为主题,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借混合方法分析基建、培训等中介因素对数字化工具整合的影响,关注城乡差异,为相关战略提供实证对策。在点评环节,彭爱辉副教授建议紧扣政策设计问卷,明确“教学实践”定义,调整表述为技术使用现状研究,细化抽样与数据机制;胡燕娟副教授建议需通过文献界定“创新课堂”等术语,优化工具设计,聚焦研究问题与对象。
接着,NizeyimanaPrudence以“卢旺达私立高校战略领导力对质量保障与学生成功的影响”为主题,基于系统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框架,以混合方法解析战略领导力在课程认证、师资发展中的传导机制,关注与学生发展关联,为私立高教治理供理论参考。在点评环节,彭爱辉副教授建议明确私立高教功能与质量目标,厘清标题概念关系,统一术语,优化问卷并以1-2所高校案例深化;胡燕娟副教授建议建议聚焦质量问题,明确战略领导力侧重质量标准设计,调整术语,选代表性机构开展案例访谈。
最后,Poumba Elmeruche以“基于移动增强现实(MAR)的互动语言实验室整合及其对刚果大学生英语综合技能提升的影响”为主题,基于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理论,借混合方法分析虚拟场景、实时反馈的语言学习影响路径,关注资源约束适配性,为非洲语言教学数字化供实践参考。在点评环节,彭爱辉副教授建议博士研究需明确工具创新性及与既有研究差异,实验采用同教师分组对照避样本偏差,修正标题语义重复,研究问题按“工具-现状-影响”分层强化贡献;胡燕娟副教授建议锚定二语习得理论明确AR教育逻辑,补充AR与传统教学的实证对比,先以特定场景试点验证有效性,紧扣“语境迁移难”设计功能,规避技术堆砌。
本次留学生学术沙龙通过多元文化的学术对话与方法论创新,不仅深化了对教育技术应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治理等前沿问题的认知,更在跨地域研究协作中凝聚了学术共识。与会师生表示,期待未来进一步整合国际学术资源,以系统性研究视角回应全球教育变革中的现实挑战,为推动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文图:颜小誉
初审:李雪垠
复审:王 雪
终审:王正青
- 学部概况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西南大学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部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